正在閱讀:孩子大腦發(fā)展最好的營養(yǎng)劑,第一是運動,第二種你想不到……
信息未審核或下架中,當前頁面為預覽效果,僅管理員可見
孩子大腦發(fā)展最好的營養(yǎng)劑,第一是運動,第二種你想不到……
轉載
張金蘭于 2023/10/09 08:40:12 發(fā)布
IP屬地:未知
來源:家長慧
作者:
5816 閱讀
0 評論
39 點贊
11
孩子大腦發(fā)展最好的營養(yǎng)劑,第一是運動,第二種你想不到……
顯示
我一不讓他出去玩,二不讓他操心生活上的事,所有時間都留給他讀書學習,可這成績總是上不去啊。
我仔細觀察了下她兒子,本該是活蹦亂跳、陽光灑脫的年紀,可他卻滿臉的無精打采,好像對周遭的一切都提不起興趣。即使他媽媽當著我的面這么說他,他也像是沒聽見一樣。這讓我想起,北京協(xié)和醫(yī)學院心理學專家楊霞老師的經歷。她在過去30年間,接診過超10萬問題兒童,結果發(fā)現(xiàn):很多孩子之所以專注力不行,拖拉不自覺,情緒不好,厭惡學習,核心原因是在運動和勞動方面過分匱乏。
楊霞老師自己培養(yǎng)出了一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生。說起教育兒子的經歷,她最重視的一件事就是帶孩子運動。她說兒子并非天才,恰恰相反,小時候兒子很容易分心,協(xié)調性很差,情緒也很敏感,但是她沒讓兒子上過任何課外班。從兒子4歲開始,她就堅持帶他爬山,從2小時慢慢延長到4小時。有一次,在爬山的過程中,兒子看到了一些刻了字的石碑,他不認識那些字,于是迸發(fā)了要學拼音、查字典的想法。即使老人在家看電視很吵鬧,他也能一個人聚精會神地研究新華詞典。短短幾個月,他就把整本字典學會了。兒子讀大學的時候,他們一起去了世界十大徒步路線之一的環(huán)勃朗峰,6天走了85公里。而那一年,兒子成績也有了顯著提高,一開始成績有B有C,最后一躍成為全A。楊霞說,其實大腦最重要的營養(yǎng)劑,首先就是運動。李玫瑾曾經也說過,那些運動場上特別活躍的,學習一般都特別優(yōu)秀。就像浙江的學霸朱科航,畢業(yè)時收到了哈佛、斯坦福等9所世界名校全獎直博offer。但他的父母,對于他的學習一直沒有特別苛刻的要求,也沒帶他去過輔導班。到了節(jié)假日,父母就帶著他去鄉(xiāng)間或者山野親近自然。看到兒子抵抗力太差,總是生病請假,媽媽就趁周末陪他一起騎車去外婆家,一趟來回要4個多小時。慢慢的,媽媽說很明顯能感覺到兒子做事變得特別專注,效率也提高了。初中階段,別的孩子一般要在晚上11點左右才能完成作業(yè),他9點前就能全部做完了。哈佛醫(yī)學教授約翰·瑞迪,經過多年跟蹤調查和大量研究后給出了答案:運動不僅能健身、鍛煉肌肉,還能鍛煉大腦,改造心智與智商,讓孩子越來越聰明。因為大腦內的每個神經細胞,都是通過樹狀分支上的“葉片”相互接觸,而運動恰恰可以促進這些分支生長,從根本上增強大腦的功能。同時,教授在自己的著作《運動改造大腦》中還給出了三個建議,父母可以照著做:
2歲以下的孩子,心肺、脊柱、骨骼等都尚未完全發(fā)育,所以應該以建立運動規(guī)律為主,讓孩子對運動有認知就行了。比如說,可以讓孩子多多練習翻身、爬行,訓練四肢的活動能力。
這一階段是孩子協(xié)調性、靈敏性、柔韌性發(fā)展的黃金期。3歲左右,可以嘗試騎平衡車和自行車,這可以充分鍛煉孩子的平衡能力和手眼協(xié)調能力。一些攀爬類運動,還有跳繩、踢足球等等,也可以讓孩子慢慢嘗試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個年齡段的孩子,還不適合參加對抗性、競技性非常強的項目。
父母可以帶孩子出去跑步,或者游泳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。還可以適當給孩子增加一些簡單的對抗項目,比如擊劍、跆拳道。一些小的負重力量訓練,比如仰臥起坐、啞鈴操等等也可以嘗試。數(shù)據顯示,10歲是孩子的發(fā)胖高峰期,有些孩子還容易出現(xiàn)激素紊亂,所以每天至少要保證30-60分鐘的運動時間。
進入青春期后的孩子,骨骼質量和肌肉含量也會激增,到17歲基本接近成年人水平,這個階段孩子的爆發(fā)力、速度、耐力等都在快速增長。籃球、足球、排球、網球等等運動都可以自由選擇,主要還是要看孩子喜歡什么。父母們可以在遵循孩子成長發(fā)育規(guī)律的基礎上,帶孩子接觸不同種類的運動,讓孩子感受到運動的快樂。


楊霞老師在兒童咨詢門診發(fā)現(xiàn),很多孩子幾乎不做任何家務。有的6歲還在喂飯,8歲還不會系鞋帶,去哪兒都要人接送。而這樣的孩子,在學業(yè)上也會出現(xiàn)各種問題,比如上課無法專心聽講、寫作業(yè)非常困難,有的經常丟三落四,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。楊霞老師說,自己的兒子5歲就開始負責掃地、拖地、洗碗等家務了。大一點了還要給全家做早飯,練就一手好廚藝的同時,也給了大腦鍛煉的機會。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曾研究過,孩子的發(fā)育,最早是通過動作來發(fā)展思維的,越喜歡動手的孩子,大腦發(fā)育越完善。五根手指的運動,都在大腦中有對應的指揮區(qū)域。如果其中一根手指長期不用,大腦中對應的指揮區(qū)域就會慢慢消失。由此也證實了:大腦神經需要更多的外部刺激才能不斷生長。如果一個孩子沒有動手的機會,記憶、判斷、分析、思考等等與智力相關的功能也會越來越差。“很難想象那些只會念書,連煎蛋、煮蛋都不會的孩子,會懂得怎么做實驗?!?/span>
他家有兄弟三人,全都取得了博士學位,而媽媽從小就給他們灌輸“家務意識”。媽媽要求他們都要學會做飯、洗衣服、收拾屋子,朱棣文上學時候帶的飯菜都是自己親手做的。孩子做家務,表面上看起來是“動手”,其實是在“動腦”。 腦科學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人類動手能力的強弱與腦前額葉的發(fā)育密切相關。因為缺少家務鍛煉,現(xiàn)在孩子的腦前額葉發(fā)育越來越遲緩。而腦前額葉的功能包括記憶、判斷、分析、思考、操作,是與智力密切相關的重要腦區(qū)。
(藍色部分是大腦的前額葉)正如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強調的,勞動在智育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,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尖上。哪怕是洗衣刷碗、整理書桌這樣的小事,都是在塑造孩子大腦,讓孩子越變越聰明。人民日報也曾推薦過孩子做家務年齡對照表,各位家長可以參考執(zhí)行。



從小“動”起來的孩子
唐江澎校長曾指出當今孩子普遍存在的問題:身體素質差、自理能力弱。他強烈建議父母,有兩件事一定要陪孩子去做:鍛煉身體和做家務。要讓孩子從小運動,從幼兒園開始整理東西。可在很多家長的觀念里,運動和學習是沖突的,做家務更會耽誤孩子的寶貴時間,只有成績和分數(shù)才是實實在在有意義的。卻忽視了,運動和家務對孩子的一生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。我有個同事,來公司不到兩年的時間,就從普通職員一路晉升到了公司總監(jiān)。他上班從沒有遲到過一次,每天都是笑容滿面地來上班,整個人看起來很有活力。領導交代的任務,也總是能在規(guī)定日期內完成,絕不拖延。他還特別注重細節(jié),哪怕是一個小標題,也會不斷推翻重想,直到自己覺得滿意。他的主動性、責任感、還有那種對工作特別專注投入的精神,讓同事們都刮目相看,他也很快就得到了老板的賞識。他的生活一直非常規(guī)律,從小就喜歡運動,哪怕工作了也會每天堅持抽30分鐘運動,跑跑步、打打球,時間多的時候就去爬山、游泳。他還有一個愛好就是做飯,他說自己特別喜歡研究各種吃的,以前做給爸媽吃,現(xiàn)在做給老婆和孩子吃,他很享受這種感覺。它們在塑造孩子大腦的同時,還能讓孩子在日復一日中養(yǎng)成獨立、專注、堅持、自律的習慣。成功和幸福往往來自在童年時做過的細碎的、看起來毫不起眼的“瑣事”。它們不僅鍛煉了孩子的習慣和本能,還在潛移默化中激發(fā)著孩子擁抱生活的熱情。孩子總歸要離開我們,走上社會,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創(chuàng)造自己的人生。給孩子一個健康的體魄、生存的能力、向上的心態(tài),他們才能夠扛得住人生路上的風雨,接得住未來生活的變化。所以,別再讓孩子成天靜坐苦讀了,快帶孩子一起動起來吧!
作者:土豆媽。本文來源于男孩派(ID: boy666dj),關于養(yǎng)育男孩的干貨,這里都有;關于養(yǎng)育男孩的苦甜,這里都懂;
來源:家長會
嵊州生活網友情轉載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標注作者及出處有誤、侵權煩請告知,我們會立即刪除并表示歉意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