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掃一掃
擁有更國際化的“朋友圈”
跨越國界,與時代消費場景接軌,嵊州小籠包再次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魅力,更為嵊州小吃的全球推廣開創(chuàng)了一種全新的體驗模式。
在東京杉并區(qū)阿佐谷,一家名為“民民小籠包”的店鋪于今年8月10日正式揭開帷幕。試營業(yè)期間,該店便以嵊州獨有的發(fā)面小籠包作為主打產(chǎn)品,迅速吸引了眾多食客的目光。老板打出了“不使用酵母菌,8小時自然發(fā)酵而成,更利于消化的小籠包”宣傳,贏得了顧客們的喜愛。
小紅書@七丁目
美食萬千,唯有油脂和碳水是顛撲不破的真理。嵊州發(fā)面小籠包,以其對小蔥與肉比例的精準拿捏,再經(jīng)過攪拌上勁,讓肉餡更為緊致。吃過嵊州小吃的人一定知道,現(xiàn)場制作,完全留住食材的原汁原味,才最為地道。
當熱氣騰騰的小籠包被端上餐桌,那松軟的面皮透著油香,輕嘗一口,食色生香,每一個味蕾都在極致抓取每一種原材的身影。絲滑的油脂伴著蔥香,筋道的肉餡里還有料酒的提味,再配上淡醋和辣椒糊,小籠包的鮮美與蘸料的醇厚在口舌之間流轉,令人心曠神怡,難以忘懷。
老板除了售賣小籠包之外,餃子、燒麥、青島啤酒、紹興黃酒一并售賣,也都成為食客的心頭好。就像深夜食堂那般,每一個人走進“民民小籠包”的顧客都能尋得喜歡的美食,每次品味的背后都有關于青春、愛情、親情、友情的故事。它們很平凡,卻又是那樣的曲折動聽,就像桌上的小籠包、燒麥、餃子那樣簡單卻又爽口宜人。
卷土重來未可知
東京,喧囂與寧靜并存。初次踏入,你會被人流如織,霓虹閃爍所吸引,但走進一個轉角,則又是另一個世界。
2017年,童民自海外畢業(yè)歸國,從父母那接手運營小籠包店,在北京開始了他人生第一次創(chuàng)業(yè)。每日五點,破曉之際,微黃的光芒沿著云層暈染,童民便從鬧鈴聲中開始新的忙活。奈何世事無常,疫情突至,打破了多年來辛苦經(jīng)營且蒸蒸日上的小籠包店。重頭再來,童民攜手父母,東渡扶桑,希望能夠開辟出小籠包的日本市場,也借此機會將老家嵊州以及紹興的一些飲食文化傳播到日本。
選址東京,絕非易事。童民學著開通了小紅書賬號,自任“線上宣傳委員”,更以自己的乳名為招牌——“民民小籠包”,寓意新生,寄望無限。他深知:“營銷固然重要,但最重要的還是靠好食材以及用心的服務,只有將真實情感融入到美食創(chuàng)作中,才能締造出真正打動人心的味覺體驗?!?/span>
民民小籠包營業(yè)時間為上午十點到晚上九點,不大的店面常是座無虛席。招牌之上,“紹興特色”四字赫然,不僅是在日語里沒有專門對應的“嵊州”,這也是他的經(jīng)營策略,借此縮短與日本顧客的距離。紹興文化底蘊深厚,享譽“東亞文化之都”,與日本餐飲文化多有相通之處。尤其日本人對紹興酒情有獨鐘。事實上,日本清酒的誕生就源于黃酒釀造技術。又如魯迅在日本求學期間,對紹興酒的推崇使得日本友人對紹興酒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認同。
小紅書@張鑫兒
以美食為載體,講好中國故事
新時代,新機遇,創(chuàng)業(yè)者生逢其時,當持定力以行,亦需內外兼修,方能致遠。
民民小籠包,于異國他鄉(xiāng),為在日華人點亮了一盞溫暖的燈火。鄉(xiāng)愁,是游子心中永遠的牽絆,無論歲月更迭,口音變遷,但對故鄉(xiāng)的食物,仍是無限想念。
翻看老板小紅書賬號,評論區(qū)里,嵊州小籠包的真實面貌次第展開。很多不了解嵊州小籠包的人開始了解,原來杭州招牌的小籠包實際上就是嵊州小籠包;許多熱愛嵊州小吃的人希望老板能把炒年糕、榨面等嵊州小吃一一安排。而童民心懷大局,深知每地風味皆有其獨特魅力,他愿腳踏實地,先固根本,再圖遠略,將更多嵊州美食推向日本乃至世界舞臺。
自古以來,中華美食便是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。從西漢時期絲綢之路的駝鈴聲聲,到近代華人漂洋過海的足跡,美食始終是連接不同文明的橋梁。時至今日,還有很多像“童民”這樣的嵊州年輕人在外創(chuàng)業(yè),他們懷揣夢想,堅韌勇敢,他們不僅是追夢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,更是中華文化的傳播者。他們以美食為媒,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,講述著平凡而又生動的中國故事,成為展現(xiàn)中華文化的靚麗名片。
愿這些新時代的青年,能夠乘風破浪,成就非凡;愿他們的美食之旅,不僅能為在外同鄉(xiāng)人帶去溫暖與慰藉,更能贏得更多海外食客的喜愛與尊重,讓中國傳統(tǒng)味道在他鄉(xiāng)異國綻放異彩,熠熠生輝。
來源:文旅嵊州
嵊州生活網(wǎng)友情轉載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標注作者及出處有誤、侵權煩請告知,我們會立即刪除并表示歉意。
2019-2020 shengzhouw.com All Right Reserved 《嵊州生活網(wǎng)》版權所有
電子郵件:349829937@qq.com 法律顧問:浙江計然律師事務所 趙士建(律師)浙公網(wǎng)安備 33068302000729號 信息產(chǎn)業(yè)部備案/許可證編號:浙ICP備19052336號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