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未審核或下架中,當(dāng)前頁面為預(yù)覽效果,僅管理員可見
短短十幾米,她跑了整整42年……
轉(zhuǎn)載
張金蘭于 2024/07/17 09:05:47 發(fā)布
IP屬地:未知
來源:
作者:
7349 閱讀
0 評論
54 點贊
今年4月中旬
嵊州和合尋親工作室民警商朝陽
在短視頻平臺收到了
一條“奇怪”的信息——
“爸爸媽媽6歲”
溝通時
對方一直重復(fù)發(fā)送這幾個字
直到加上對方女兒的微信才知道
這次的尋親人馬女士
是一位來自河北保定的聾啞人
她想要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和妹妹
雖然溝通起來有些費力
但商朝陽仍能感受到對方的迫切
曹女士是家中二女兒,姐姐在7歲時不慎走失,母親陸阿姨多年來,一直念叨要找到她。姐姐走失時,曹女士也不過才4歲,但她對姐姐的印象很深刻,姐姐因為小時候生病導(dǎo)致聽力障礙,不會說話,但對她很是疼愛。
1982年6月27日,她和姐姐住在姥姥家,因為媽媽不在家,姐妹倆便打算出門尋找母親,“我們走到了路口,姐姐比畫著告訴我,家里有西瓜讓我回去吃,但我回家卻沒有找到,等再去找姐姐時,她已經(jīng)不見了。”曹女士說,現(xiàn)在回想起來,姐姐一定是擔(dān)心她年紀(jì)太小,不想她一路頂著太陽出門,所以“騙”她回家休息。孩子不見蹤影,陸阿姨聞訊差點暈倒,全家連忙出動尋找,但找遍附近的村子,都沒有看見孩子的身影。
為了找到孩子,之后的日子里,陸阿姨和丈夫只要有空就會趕到周邊城市尋找線索。他們上過廣播,發(fā)過傳單,貼過尋人啟事,然而茫茫人海,想要找到一個孩子談何容易,更何況孩子聽不見聲音,能夠找回家的希望更加渺茫。陸阿姨每每看到尋親節(jié)目,都忍不住落淚,想起自己的女兒。曹家人只要聽說哪里有聾啞女孩,就會趕去查看,雖然已經(jīng)積攢了很多失望,但大家一直都沒有放棄過,并在河南警方的幫助下進行了采血登記。
就在今年4月中旬,商朝陽在短視頻平臺,收到了一條求助,來自河北保定的馬女士,她是個聾啞人士。馬女士回憶,自己在六七歲左右偷偷離開家找媽媽,上了一輛公交車后,一位大人和她說幫她找媽媽,誰知竟被帶到了安徽臨泉生活。如今,馬女士已經(jīng)在河北安了家,還有了女兒。可尋親的念頭,時常在腦海中閃過。
馬女士在短視頻平臺上,看到商朝陽幫助好多人尋親成功,于是向商朝陽發(fā)出了尋親請求。
馬女士不知道父母的名字,也不知道家在哪里,記憶中最深刻的是兒時與家人一起看過的毛主席雕像,以及妹妹手臂上有一處燙傷……
雖然有用的信息很少,商朝陽還是積極與馬女士溝通,展開相關(guān)調(diào)查。幸運的是經(jīng)過血樣入庫比對,不到一個月時間,成功比中了河南永城的曹姓家族,在河南警方和尋親志愿者的一起努力下,商朝陽確定馬女士就是曹家走失的大女兒,并很快安排了雙方在和合尋親工作室見面認(rèn)親。
7月15日,曹家人來到嵊州公安和合尋親工作室,陸阿姨激動地握住商朝陽的手,“謝謝民警幫我們找到女兒!”一句感謝,道出了此刻一家人的喜悅與激動。
相認(rèn)時,馬女士看見了妹妹手臂上的傷疤,她清楚地記得,那是小時候妹妹喝水時不小心被開水燙傷的,舉起妹妹的手,她的眼淚奪眶而出。
兒時的記憶漸漸回籠,找到親人的喜悅縈繞在心頭。馬女士的女兒,把陸阿姨的話,一句一句的翻譯過來,大家用特殊的方式嘮著家常。
“媽媽……媽媽……”馬女士雖然幼兒時就喪失了部分聽力,但“媽媽”這個音節(jié)從小一直扎根在她的腦海里,她低啞的嗓音,努力回應(yīng)著母親的呼喚,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沒有離別的夏天……
來 源 : 浙江法治報、嵊州警方
嵊州生活網(wǎng)友情轉(zhuǎn)載,版權(quán)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標(biāo)注作者及出處有誤、侵權(quán)煩請告知,我們會立即刪除并表示歉意。
